[典源] 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治國治刑,不隱于親,三數(shù)叔魚之惡,不為未減。
?。鄣淞x] “不隱于親”,原是孔子對晉大夫叔向的評語,其意謂叔向治國治刑非常公正,不避親屬。后人便以“不隱于親”比喻執(zhí)法如山,不避親屬。
[典實] 公元前528年,晉國發(fā)生了邢侯和雍子爭奪鄐地的事件。雍子自己知道自己的罪過,用女兒作為賄賂換得勝訴;羊舌鮒出賣法律,邢侯擅自殺人。由于羊舌鮒是叔向的弟弟,法官去問叔向此案該如何判?叔向回答說:“他們罪責(zé)相同,當(dāng)一律處斬!”孔子聽到這件事,給了叔向極高的評價。他說:“叔向,治理國家,執(zhí)行刑法(治國治刑),不包庇親屬(不隱于親),三數(shù)叔魚(即羊舌鮒)之惡,不給他減刑。做事合乎道義,可以說是正直之士。平丘會盟,指出他人貪財,以寬免衛(wèi)國,晉國就做到了不兇暴。讓魯國季軍子回去,稱道他的欺詐,以寬免魯國,晉國就做到了不凌虐。叔向這種公而忘私處理囯事和大義滅親的精神,是做事合乎道義啊!”
| 文水县| 建德市| 万山特区| 平顶山市| 呼伦贝尔市| 乌什县| 大同县| 苍溪县| 乌拉特后旗| 山丹县| 鹤壁市| 伊通| 手游| 东乌珠穆沁旗| 上饶市| 政和县| 湾仔区| 梓潼县| 平和县| SHOW| 开封市| 湖南省| 黄陵县| 西吉县| 星子县| 伊宁市| 珲春市| 闽侯县| 扬州市| 湖州市| 阆中市| 保靖县| 黎川县| 沧源| 新安县| 湖北省| 溧水县| 防城港市| 涞源县| 和林格尔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