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典源] 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:“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,譖之于晉侯曰:‘原、屏將為亂。’欒、郤為徵。六月,晉討趙同、趙括。武從姬氏畜于公宮。以其田與祁奚。”史稱“下宮之役”。
?。鄣淞x] “下宮之役”,其實質(zhì)是晉公室與卿大夫的權(quán)利之爭。當(dāng)是時,晉六卿中,有趙括、趙旃;有韓厥、韓穿。趙氏勢力最大,韓氏又依附于趙,趙之權(quán)勢已威脅到晉公室,因此,晉景公借機發(fā)動了“下宮之役。”國內(nèi)外由“下宮之役”,演繹出“八義救孤”、“趙氏孤兒”等諸多歷史故事。
[典實] 公元前583年夏季,趙莊姬為了趙嬰齊逃亡的緣故,向晉景公舉報,誣陷說:“趙同、趙括將要造反叛亂。”他怕景公不信,還請了欒氏、郤氏為他作證。加之,屠岸賈早年與趙盾有隙,也假借梁山崩塌煽風(fēng)點火。晉景公信以為“真”,借“機”支使屠岸賈,發(fā)動“下宮之役”,誅殺了趙同、趙括,族滅趙氏三百余口,消除內(nèi)心之患。此役中,由于趙武跟隨趙莊姬隱入公宮,得以幸存下來,成了有名的趙氏孤兒。之后,韓厥為趙氏鳴冤叫屈,對景公說:“趙衰的功勛,趙盾的忠國,都沒有后代來繼承,使忠于國君的人,也甚感膽戰(zhàn)心寒了。三代賢明的君王,皆能夠幾百年保持上天的祿位。難道就沒有邪惡的君王嗎?這是靠他祖先的賢明以免于亡國。《周書》上說:‘不敢欺侮鰥夫寡婦,就是用這樣的做法來發(fā)揚道德的’。”景公聽取韓厥的勸諫,為趙氏進(jìn)行平反,立趙武為趙氏繼承人,把趙氏的田土歸還給孤兒,讓趙氏香火不斷、祭祀不絕!
| 绿春县| 马尔康县| 班戈县| 贡山| 沈阳市| 宝山区| 泸西县| 武宣县| 桂阳县| 乐陵市| 汉寿县| 宜宾市| 中牟县| 哈巴河县| 南平市| 朝阳市| 合江县| 翁源县| 阳春市| 荣昌县| 西城区| 孙吴县| 禹城市| 云林县| 蓝山县| 会同县| 梧州市| 长海县| 方城县| 临潭县| 天全县| 大关县| 内丘县| 吉水县| 武邑县| 宁陵县| 云安县| 信阳市| 通渭县| 文水县|